搜索
校园传真
当前位置: 首页 > 校园传真 > 正文

迎新志愿服务传递家的味道

作者:王丹 来源:团委 责任编辑:刘奕辰终审: 点击: 日期:2021-09-07

疫情防控和新生报到“双重叠加”,如何实现两手抓两手都要硬,聚焦这一问题,学校在2021年迎新工作协调会上对志愿服务工作提出了新要求、赋予了新使命。

48CBC

党有号召,团有行动。一分部署,九分落实。在校党委的统一领导下,校团委充分发挥组织动员优势,创新思路、广泛动员、干字当头,统筹全校青年学生力量,组建了服务全过程、贯穿全天候、新生全覆盖“三全”志愿服务团队,打造“一对一”+“一对N”两种志愿服务模式,设立“新生入校志愿服务工作站”和“宿舍志愿服务工作站”两个站点,实现迎新工作全程闭环式服务。

4A8B9

4000余名志愿者,以“风雨兼程、日夜赶程、服务全程”的姿态,在4天共72小时里,为10427名新生提供“一对一”志愿服务,为新生转运行李超40000余件,志愿者步行公里总数可绕科大校园近三千圈,志愿者们把青科大“家的味道”传递给2021级新同学,开展了一堂生动的“爱校荣校”实践思政课,校园“志愿红”成为这个开学季最靓丽的色彩。

516E2

“风雨兼程 日夜赶程 服务全程”迎新传递家的味道

风雨兼程,科大做你避风港湾。9月4日是省内新生报道日,因军训安排报道时间相对集中,平均每小时到校人数高达千人,加之绵绵不断的秋雨,为迎新工作带来极大挑战。一天迎新工作结束,志愿者微信步数纷纷接近3万步,校学生会志愿者张皓越打趣道:“32000步却没进微信步数前15名,真是内卷严重。”“那天常常有人给我递雨衣,但是我们清楚,不知道是雨是汗,身上的短袖早就湿透了,虽然累到极点,但也干的酣畅淋漓。”社团管理部学生骨干杨泽霖说道。应统202班的黄文静早上五点半就和志愿者们抵达校门口,秋雨疾风同新生一起涌入学校,不停地往返穿梭于校门和大巴站两个服务站点,让本就低血糖的她累得差点晕倒,幸亏有服务站点准备的水果糖才让她慢慢回过神来,黄文静说:“虽然很辛苦,但是在志愿者的互相鼓励中、在家长感激的神情中、在学弟学妹的句句感谢中,我会铭记每个坚守的日夜,这是成长留下最美的印记。”

3D7C7

59FB4

日夜赶程,科大为你温暖守护。机电学院机械202班的王勇在返校前就与他的对接新生建立了联系,9月2日晚上11点30分,仍然坚守在志愿服务点的王勇十分激动,他对接的学生——董国川,也是当天最后一名到校新生,马上就要到了!他和值班的所有志愿者一起冲到校门口,翘首以盼。看到这么多学长深夜相迎董国川又惊又喜:“我和爸爸从四川过来,因为火车晚点了六个小时,爸爸一路担心怕太晚进不了学校,但是学长一句‘多晚都等你’,却让我和爸爸吃了定心丸。爸爸说,很幸运选择了这么有责任心的学校,真正把学生当成了自己的孩子,这下我和妈妈终于可以放心了。”在欢快的气氛中,省外报道的最后一名新生与志愿者们留下合影,多晚都等你的承诺,成为茫茫夜色中温暖而坚定的力量。

916AB

5260E

服务全程,科大与你一路相伴。机场车站,接站志愿者暖意融融的欢迎来自天南海北的大一新生;校门两侧,门前家长送行人潮熙攘、门内一对一志愿者帮助新生井然有序;摆渡车上,化身导游的志愿者正在向新同学讲述科大故事;宿舍楼前,宿舍志愿者穿梭在公寓内外完成最后的百米接力……虽然由于疫情防控家长无法入校送行,但是关怀备至的志愿服务却给予新生一双双温暖的手,带着他们一路前行。

新生张睿航的妈妈送女儿到校门口,原本精挑细选带给孩子的盆盆碗碗现在却成了负担,正在妈妈心里犯难时,志愿者主动将行李接下,并向睿航妈妈耐心解释校园中一路都有志愿者和摆渡车。张睿航妈妈激动地说:“因为疫情原因无法送孩子进宿舍,心中千万个不放心,但是看到志愿者这么热情地帮助孩子拉行李,带她一路有说有笑地走进校园,学校的关怀备至让我对孩子的大学生活安心了不少,更对孩子未来在校园的健康成长充满信心。”

57D0C

“一对一-一对N-N对一”构筑迎新志愿服务闭环

根据上级防疫要求,我校对省外新生安排了统一的核酸检测,这也成为了他们入校的第一道手续。为了帮同学们轻装上阵,校团委在返校前就开启了“一对一”迎新志愿服务工作,将学生志愿者和省外入校新生一对一精准匹配,增强志愿服务工作的引领力、组织力、服务力和大局贡献度,提高新生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5621B

45C9D

法学院社工211班的张洁来自宁夏,作为一名省外学生,她既憧憬美好的大学生活,又担心只身千里求学会遇到重重困难,但是报道的第一天她就发现这些顾虑都是多余的,“一进校门就看见好多志愿者哥哥姐姐,他们一对一的陪伴着我,告诉我应该怎么做,怎么走,还帮我拿着行李;到了宿舍,没想到还有志愿者给我们送盒饭、送热水,在惊喜之余也让我非常感动。

4966B

来自云南的白宇健一路行程疲惫,大包小包的行李让他犯了难,但是当他走进校门,志愿者们的热情却让白宇健有了回家的感觉,他将科大称为第二个家。“一进校门,便有志愿者帮我接过行李,到了宿舍,行李放下了,可深深的红印却留下了,这印记留在志愿者的手上,却也留在我的心里。这是我对学校橡胶品格的初次生动体会。”白宇健充满深情地说道:“入校前只停留在电脑屏幕上的橡胶黄埔,在我踏入校门的那一刻起便有了升华。”

588B3

营销201班的团支书孙玉洁说:“有位同学家长开车带来九个箱子,我们四位志愿者十分辛苦地搬了两趟才得以喘息,但在这个没有太阳的日子里,他们脸上满足的笑容却十分耀眼。”管理202班的胡世玉回忆道:“可爱的志愿者们迎着雨,为大一新生搬行李,为他们指引带路,或蓝或黄的雨衣,各式各样的雨伞,明媚亲和的笑脸,晶莹剔透的汗水,成为了这次迎新中最难忘的景色。”

4EDBF

两种模式 两个站点 全程协调

党旗所指就是团旗所向。在校党委迎新工作统筹部署下,校团委通过志愿者工作部第一时间吹响迎新服务的集结号,服务大局,加强统筹安排,形成“两种模式+两个站点”的志愿服务方案;凝心聚力,提升志愿水平,通过线上视频会议的方式对全校千名志愿者进行统一培训;压实责任,确保有序开展,工作小组灵活协调,各学院团委书记坚守一线、靠前指挥、协同发力。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指出,新时代的中国青年要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谆谆话语,激励着新时代中国青年在新征程上奋勇前行。在学校党委的统一部署下,学校团委主动作为、青年学生奋勇担当中,通过迎新志愿服务的视角向2021级新同学全景展示了科大青年的“志气、骨气、底气”,展现了“科大家风”的独特风骨和鲜活魅力。

校领导在迎新期间对志愿服务工作给予充分肯定。党委书记马连湘指出,“同学们主动传承科大家风,以实际行动让新同学感受到了家的温暖,这是很好的育人举措,大家辛苦了”。

校长陈克正指出,“本次迎新工作高效务实,志愿者发挥了关键作用,志愿服务真正把关心学生、关爱学生的要求走心走实、落到实处,这是科大家风的生动展示和完美呈现。”

党委常委、副校长丁林指出,“志愿者们投入了巨大的精力和体力,付出了艰苦的努力,为新同学解决了实实在在的困难,也锻炼了自己能力素养,很有意义。”

在此次返校志愿工作中,学校共青团一直将志愿服务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作为推进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的重要一环,通过运用角色驱动、结果驱动、考核驱动、问题驱动、场景驱动和目标驱动“六个驱动”工作方法,围绕学校中心发展大局,以志愿服务为抓手着力提升工作的引领力、组织力、服务力和大局贡献度,以实际行动进一步增强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时代感和方向感,凝聚全校广大青年学生保持奋斗的姿态,努力成长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 崂山校区:

    山东省青岛市松岭路99号

  • 四方校区:

    山东省青岛市郑州路53号

  • 中德国际合作区(中德校区):

    山东省青岛市西海岸新区小清河路6号

  • 高密校区:

    山东省高密市杏坛西街1号

  • 济南校区:

    山东省济南市文化东路80号

  • 教科产融合学院(淄博教科产融合基地):

    山东省淄博市周村区联通路(西段)5188号

   鲁ICP备05001948号-1   鲁公网安备 37021202000007号   
©2023 青岛科技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