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期间,中德科技学院实施“中德合作办学质量提升工程”,全面提升学院整体工作质效,形成了多维度的对德合作新生态,高质量通过教育部中外合作办学评估。

展望“十五五”,学校中德合作办学站在新的历史起点,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为进一步丰富中德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学院将坚持服务国家战略和山东省、青岛市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借鉴吸收德国高等教育先进的教学、科研与管理经验,着力构建具有中德两国文化背景的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和培养体系。
一是建立大党建引领的学院管理育人、教书育人、服务育人“三位一体”协同发展机制,推进全员质量管理体系,实现内部治理效能提升。二是深化专业建设内涵,进一步优化专业布局结构和人才培养方案,加大培育智能制造、智慧材料技术、大数据与人工智能等新兴专业。三是加强师德师风及职业道德建设,增强教师投身中德合作办学教育教学工作的责任感和事业心,提升教师教学能力、实践能力、研究能力等,建立健全中德双方的师资共享机制和教师团队建设。四是加强课程体系建设,开展“数字化+”和“智能+”教学,创新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优化教材和教学内容。五是加强实践实训建设,拓宽实验教学途径,实现实践教学资源共享。六是拓宽合作模式。加强合作伙伴高校间的科研合作和研究生联合培养,通过学校国际科研平台和高端人才政策,加大优秀课程和优秀教师的引进力度。紧密对接教育部中外人文交流中心中欧人文交流服务计划,拓展德国合作高校、科研院所,开展联合培养及学分互认,实现中德合作办学专业全覆盖。七是强化质量管理,建立以我国本科教学质量报告、教学评价、专业评价、课程评价、教师评价、学生评价为主体的全链条多维度的中德合作办学教学质量评价与保障体系。
以此次教代会为契机,我们将不断塑造中德合作办学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新优势,助力学校国际化办学水平实现新跃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