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兴录,信息科学技术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软件工程专业负责人,国家级一流课程负责人,青岛市高校教学名师,获全国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国家级三等奖。研究方向为嵌入式系统、智能机器人等。
从教三十载,马兴录老师将产品研发、教学、育人融合在一起,培养一流专业人才。

潜心科学研究雪龙号上显身手
1992年,马兴录老师于大学毕业设计时开始了离子色谱仪的研发工作,并从此走上了化学分析类仪器的研发道路。经过20多年不懈努力,他完成了系列化离子色谱分析仪的研制,使得该系列离子色谱仪处于国内领先地位。
2011-2014年,马老师参与研发成功的在线离子色谱仪获中小企业创新基金支持,是国内首台在线离子色谱仪。该仪器的研发,打破了国外同类产品的垄断,为同类仪器实现国产化探索了道路。他主持的大气污染物离子成分分析仪获省重点研发项目支持,并于2015年10月安装于雪龙号南极考察船,用于检测考察船经过的沿途大气质量情况,为南极考察事业作出了一定贡献。
创新课堂教学 提高学生实践能力
马兴录老师注重将丰富的产品研发经验融入到课堂及实验教学中。他带领团队老师自主研发的“嵌入式微机原理”实验装置获校级实验技术成果二等奖,主编了《32位微机原理与应用》教材,获校级优秀教材。
马老师为了将实际产品的研发过程引入到教学中,自主研发了半虚拟化嵌入式实验装置,并成功申请国家专利。该装置成功应用于他主讲的嵌入式系统原理课程中,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
作为专业负责人,他在软件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改革方面花费了大量精力,成功将机器人技术融入到人才培养方案中,实现了新工科背景下的机器人贯穿式人才培养模式,并获得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为建设高水平应用型专业奠定了良好基础。他主讲的嵌入式系统原理课程被评为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在2024年度全国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中荣获国家三等奖,实现我校理工类该赛项的突破。
热心科技创新 助力学生成长
马老师在学生课外科技活动的指导方面倾注了大量心血。2006年,在信息学院教代会上,他提交了《关于加强学生课外科技活动》的提案并被采纳实施。学院成立了科技创新指导小组,他担任组长,同时也成立了大学生科技协会。2007年,他荣获青岛科技大学第四届“十佳育人标兵”称号。
2007年,他拟定了“嵌入式Web Service的实现”这个命题并被齐鲁软件大赛组委会选中,并成为齐鲁大学生软件设计大赛的命题老师。在齐鲁大学生软件设计大赛这个平台上,他找到了更能发挥自己特长、更好地指导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载体,连续多年被齐鲁大学生软件大赛组委会授予突出贡献奖。
2017年,他大胆进行创新,与其他老师及机器人企业共同拟定了“智能硬件与机器人”的全新命题,将机器人方面的比赛引入到软件大赛中,丰富了软件大赛的内容。为了能让学生将所学知识综合利用起来,马兴录老师结合大赛经验,以工程管理的方法训练学生,让大家在培养个人实践能力的同时,又提升了团队合作及系统设计能力,适应国家经济、科技、社会发展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为此,他总结编写了《嵌入式软件开发---基于Web Service的云端应用开发》一书。
在大学生的创业指导方面,他更是硕果累累。作为软件工程教研室主任,他指导软件工程专业的学生成功创业,软件工程专业2010级毕业生张中正、2012级毕业生阎志祥同学创业之初就得到马老师的大力支持与帮助,被选树为学校的典型,并被多家媒体报道。马老师因此获得了2016年由山东省科协与教育厅共同颁发的“优秀科技创新导师”称号。
马兴录老师以其三十年的执着坚守与开拓创新,完美诠释了一位高校教师在教学、科研与育人上的责任与担当。他不仅是学生求学路上的引路人,更是同事心中敬业奉献的楷模,他的事迹充分展现了一名当代优秀人民教师的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