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大人物
当前位置: 首页 > 科大人物 > 正文

过程系统工程研究所团队:扎根科研攻坚前沿 勇担产业报国使命

作者:王丽丽 来源:化工学院 报社 责任编辑:韩玉花终审:李鲲鹏 点击: 日期:2025-10-30

青岛科技大学“811”项目建设作为学校实现创新突破与内涵式发展的核心引擎,正驱动着各学科领域迸发蓬勃生机。化工学院作为此项战略工程的重点建设单元,始终以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为己任,明确目标、拉高标杆、强化特色,致力于为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特别是绿色化工行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智力支持与科技保障。在这幅波澜壮阔的奋斗画卷中,过程系统工程研究所团队教师以深厚的学术造诣、炽热的产业报国情怀孕育了丰硕的成果,成为项目建设中涌现出的先进典范。

心怀“国之大者”,突破“卡脖子”难题

工业软件被誉为现代工业的“大脑”和“神经”,然而在流程工业模拟仿真领域,长期由国外商业软件巨头垄断,这不仅意味着高昂的成本,更潜藏着巨大的技术安全与产业安全风险。直面这一“卡脖子”难题,项曙光教授、孙晓岩教授将其视为科研工作者必须攻克的山头。

多年来,项曙光教授带领团队沉心于工业软件研发、化工流程模拟与优化、过程节能与安全等基础与关键技术研究。其研发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流程模拟软件,应用于实际生产装置的设计、操作优化、控制与安全分析等领域,实现了重大技术突破。这套软件的成功应用,有效打破了国外同类产品的市场垄断,为国内企业提供了安全、可靠、高效的国产化替代方案,提升了我国流程工业的核心竞争力。

科研攻关的道路从未平坦。2023年,团队项曙光教授、孙晓岩教授作为关键技术攻关联合体的负责人,率领团队承担了两项国家工信部工业软件重点攻关项目的关键大课题,合同经费近2000万元。项目的目标直指国家流程工业软件最核心、最前沿的“卡脖子”技术难题。为了如期高质量完成国家重任,项曙光教授带领团队成员开启了“全年无休”模式。从此工作日程表上没有节假日,实验室的灯光常常亮至深夜。团队教师们一遍遍推演算法、一次次调试代码、一项项验证数据。最终,获得了评审专家的高度评价,项目顺利通过验收,为我国流程工业软件的自主可控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深化产教融合,践行服务社会使命

作为科研教师,高校的科研工作不能局限于论文发表,最终价值体现在服务社会经济发展的实效上。过程系统工程研究所团队始终积极推动科研成果转化,深化产教融合,让实验室的创新活力直接注入产业升级的脉搏。团队与中国石化、石化盈科等行业龙头企业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近几年,仅受这些企业委托承担的关键技术开发项目就达30余项,合同经费累计超过5000万元。这些合作绝非简单的技术服务,而是深度捆绑、协同创新的联合攻关。团队的研究成果已成功实现转化,为项目合作企业带来了显著的经济效益。

更为重要的是,过程系统工程研究所团队将“811”项目建设与校企合作升级紧密结合。在项曙光教授的带领下,青岛科技大学与石化盈科信息技术有限责任公司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共同成立了“流程模拟联合研发中心”。这一平台不仅成为学校服务行业、对接产业需求的重要桥头堡,更成为了创新人才培养的高地。团队教师创造性地将国家级项目攻关、联合研发中心建设与人才培养融为一体,选拔优秀学生进入“卓越工程师计划”,让他们在真实的产业课题和研发环境中锤炼真本领。目前,通过这种模式培养出近10名深受行业欢迎的卓越工程师,为行业输送了急需的高素质应用研究型创新人才。

厚植学术根基,彰显“橡胶品格”本色

非凡的应用成果背后,是无比坚实的理论基础与学术积累。过程系统工程研究所团队教师始终坚持把思想政治建设放在教学工作首位,坚定理想信念,明晰教学目标,正确贯彻执行党的教育方针政策。2024年12月,团队获批山东省化工过程模拟与优化工业软件重点实验室。过程系统工程研究所团队先后完成原国家计委产业化前期重大项目1项,国家科技部创新基金项目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6项,山东省重大创新项目1项;目前,在研国家工信部重点攻关课题3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项,山东省重点研发项目1项。其它纵、横向课题百余项。

团队所在的系统工程教研室获评校级“先进集体”称号2次,获评2024年青岛市“工人先锋号”荣誉称号。近五年,签订科技开发合同额5000万元以上,实到科研经费3000万元以上,在国内外重要刊物上发表论文近200多篇,出版专(译)著5部,申请发明专利50余项,软著15余项,省部级获奖近10项。

这些数字的背后,是无数个日夜的潜心钻研与刻苦求索,生动诠释了青科大人“吃苦耐劳、坚韧不拔,朴实无华、甘于奉献,同心协力、勇承重载”的“橡胶品格”。

立德树人为本,培育行业领军人

过程系统工程研究所团队教师始终将“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团队教师坚守教学一线,将最新的科研成果和产业案例融入课堂教学,激发学生的专业兴趣与创新热情。团队指导的学生不仅理论基础扎实,而且工程实践能力突出。老师们以自身的言行举止,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们的科学精神、工匠精神和社会责任感。团队培养的许多毕业生已成为相关领域的技术骨干或学术新秀,这正是作为师者最大的欣慰和贡献。

过程系统工程研究所团队是青岛科技大学“811”项目建设中涌现出的优秀团队。团队教师以显著的科研成就、成功的成果转化、深入产教融合的实践以及卓越的人才培养成果,充分彰显了学校“橡胶品格育英才”的办学特色,有力推动了化工学科的特色发展,为学校“811”项目的顺利实施和战略目标的达成作出了突出贡献。



综合新闻
  • 崂山校区:

    山东省青岛市松岭路99号

  • 四方校区:

    山东省青岛市郑州路53号

  • 中德国际合作区(中德校区):

    山东省青岛市西海岸新区小清河路6号

  • 高密校区:

    山东省高密市杏坛西街1号

  • 济南校区:

    山东省济南市文化东路80号

  • 教科产融合学院(淄博教科产融合基地):

    山东省淄博市周村区联通路(西段)5188号

   鲁ICP备05001948号-1   鲁公网安备 37021202000007号   
©2023 青岛科技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