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8日,“同心·橡未来”——国家橡胶与轮胎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以下简称“国橡中心”)第二届运动会在青岛天泰体育场盛大举行。来自国橡中心产业链成员企业共39支参赛队,总计7000余人齐聚赛场,开启了一场激情拼搏、超越自我的体育盛会。青岛科技大学党委书记杨天梅,党委常委、副校长吕万翔,党委常委、副校长吴明铂受邀出席运动会开幕式。



作为国橡中心的联合承建方与核心支撑单位,青岛科技大学既是国橡中心发展的“源头活水”,更是其产业链创新的“人才摇篮”。本届运动会中,由400名国橡员工与400名青科大学子共同创编和表演的大型团体表演《国橡长虹》,以其恢宏的场面、深刻的寓意和饱满的情感成为全场焦点,展现了新时代莘莘学子的精神风貌,以及校企同心、共创橡胶工业未来的崭新气象。
共绘“同心”画卷
在国橡中心第二届运动会的开幕式上,大型团体表演《国橡长虹》无疑是最耀眼的“高光时刻”。400名青岛科技大学学子,手捧着彩色的花球入场,学子们的动作整齐划一,青春的脸庞上洋溢着蓬勃朝气,跳跃的身影与赛场背景中“国橡中心大家庭”“同心圆梦新征程”的标语交相辉映,精彩的演绎赢得台上观众掌声雷动,欢呼声久久不息。

这场惊艳全场的演出背后,是青岛科技大学400余名学子跨越院系的同心协作与日复一日的艰辛付出。这支由来自机电学院、信息学院、自动化学院、经管学院、外语学院、传媒学院、艺术学院、法学院、数理学院、中德科技、数据学院11个学院的400余名学子组成的团队,在校团委和各学院相关负责人的组织下,自9月开始筹备以来便开启了高强度排练模式。

他们克服院系分散、连续阴雨、时间紧张的困难,反复打磨每一个动作,不仅展现了新时代学子的精神风貌,更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勇承重载”的橡胶品格,这是对“国橡精神”的生动呼应,更让校企同心有了最鲜活的注脚。
国橡中心主任袁仲雪表示:“本次运动会,是一场共叙发展、携手奋进,展示国橡精神和国橡风貌的集中检阅,更是一次凝聚力量、团结协作,从胜利走向新胜利的誓师大会!”在致辞中,他特别对参与《国橡长虹》表演的青科大学子们表示了由衷的感谢。
打造产学研用新标杆
作为全国最早开设橡胶专业的学府,青岛科技大学一直以来都是中国橡胶领域重要的学科研究、技术创新和人才培养基地。围绕橡胶产业链,青科大源源不断地孕育着科技企业,目前,通过学校科技成果转化或提供核心技术支撑的上市公司已达到9家,孵化相关产业链企业400余家,创造产值超过1300亿元。全国橡胶企业中的董事长、总经理、高管中约有70%是青科大毕业生。校友担任上市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的企业共37家,形成了独树一帜的“青科大模式”。

2009年,由青岛科技大学、软控股份有限公司和赛轮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共同承建国橡中心,是全国唯一一家获科技部批复“管理模式创新试点单位”的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是中国橡胶与轮胎行业唯一的、开放的、最高的科技研发与创新管理平台,是国家级行业技术领导者。

自成立以来,国橡中心以产学研用深度融合为基础,以产业链生态发展为模式,深耕橡胶领域十余载,逐步构建起覆盖上游化工原材料、天然橡胶、合成橡胶、智能装备与软件,到下游轮胎生产、销售、循环利用的全产业链闭环。
多年来,青岛科技大学持续为国橡中心输送橡胶领域的专业人才,更以技术攻关助力其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国橡中心多项核心技术创造业界第一,其中,液体黄金轮胎攻克了困扰行业多年的“魔鬼三角”难题;全球首个橡胶工业互联网平台“橡链云”,推动产业数字化转型升级;实现橡胶装备100%全面覆盖轮胎生产全生命周期,产品市场占有率全球第一;“橡胶轮胎全产业链关键技术攻关与应用示范项目”荣获中国工业大奖。

巍巍学府,薪火永续。青岛科技大学依托科研优势,为中国橡胶工业的技术创新提供了“源头活水”。国橡中心则成为青科大科研成果转化的“试验田”,人才实践的“练兵场”,让科研成果与产业需求精准耦合、同频共振。这种双向赋能成为产学研用的新标杆,更为中国从“橡胶大国”迈向“橡胶强国”注入源源不断的强劲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