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分子学院召开毕业生离校教育大会
|
2005-06-29 |
6月28日上午,高分子学院全体毕业生离校教育大会在讲学厅举行。 高分子学院院长赵树高祝贺同学们顺利完成大学学业。他说,通过四年的大学生活,同学们掌握了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提高了思想修养和道德素质,增强了社会阅历和人生经验。毕业生离开校园走上工作岗位后要继续学习,用科学知识武装自己,发挥聪明才智,实现人生价值,并热烈欢迎毕业生经常回母校做客,关注母校的发展。他真诚的希望毕业生能平安 |
》
机电学院举行毕业生党员宣誓教育活动
|
2005-06-29 |
6月28日,机电学院举行了毕业生党员宣誓教育活动。机电学院院长汪传生、党总支副书记梁树清,学校“十大育人标兵”陈建国老师和全体毕业生党员参加了此次活动。 全体毕业生党员在党旗下重温了入党誓词。陈建国老师结合自己的工作经历为同学们作了一场生动的报告,他教育广大毕业生党员要保持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时刻以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努力拼搏,在社会大舞台上建功立业。广大毕业生党员纷纷表示 |
》
中德科技学院01级02级11名同学即将赴德学习
|
2005-06-29 |
6月28日上午,我院四楼会议室气氛热烈,在这里我院召开欢送会,欢送即将赴德国帕德博恩市攻读语言的01、02级11名同学。 党总支杨秀英书记在欢送会上作了热情洋溢的讲话,她希望大家一定要珍惜这个学习的机会,在德国期间要时刻铭记自己是一名中国人,要有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遵守当地的法律,加倍努力学习,用最优秀的成绩报答父母和老师的关心与期望。 同学们感谢学院领导和老师 |
》
自动化学院毕业生党员离校前夕重温入党誓词
|
2005-06-29 |
6月27日下午,自动化学院在5#教学楼107教室召开全体毕业生党员会议,会议由分团委副书记王锋业主持,院党总支书记周以琳、副书记陈洪宗到会讲话。 周以琳对与会党员提出了要求和期望,教育毕业生党员认真学习理论及专业知识,为社会贡献力量。陈洪宗也希望学生党员光荣毕业、文明离校,留真情于学校,献才华于社会,为学弟学妹做出表率和榜样。 在陈洪宗的带领下,全体毕业生党员面对党旗重温 |
》
校长马连湘寄语青岛科技大学2005届毕业生
|
2005-06-28 |
从母校放飞理想 又到了收获的时节,又到了六月。校园里又到处可见身着学位服青春潇洒的身影,一道美丽的令人赏心悦目的风景线。曾几何时,我自己亦是如此意气风发、踌躇满志,心中不免倍感留恋、感慨万千:忘不了四载岁月浓浓的师生情、忘不了四载年华深深的同窗情、更忘不了那每天徜徉其中的依依母校情。 人生如书、岁月如歌,四年大学,只不过是人生一章——扉页已经翻过、内容已然品读,今天你们就要 |
》
我校举行党风廉政报告会
|
2005-06-28 |
为保证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贯彻执行,促进我校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6月23 日下午,我校党风廉政建设报告会在四方校区讲学厅内举行。校党政领导高青、王瑞芳、王文哲、徐学增,各党总支副科级以上干部、机关全体干部及辅导员出席。 报告会上,四方区检察院反贪局温宾全副局长结合教育系统及其他行业出现的违法违纪具体案例,向大家阐述了国家工作人员如何廉洁自律,预防职务犯罪等问题 |
》
高分子学院毕业生党支部举行党员奉献日活动
|
2005-06-28 |
6月24日上午,高分子学院全体毕业生党员在3—401召开了离校前的最后一次党员大会。 大会上,党员代表王丹带领大家一起重温入党誓词,在庄严的党旗前,即将踏上工作岗位的党员同志们表达了在今后的工作中将以优秀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坚持三个代表、克己奉公、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志愿,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切实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为了响应学校开展的党员奉献日活动,广大毕业生 |
》
数理系学生党支部开展“党员先锋岗”活动
|
2005-06-28 |
六月二十五日,为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84周年,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保持共产党员的先进性,数理系学生党支部在“党员奉献日”集中活动日组织开展了“党员先锋岗”的集中活动。 数理系学生党支部在321、313汽车总站处,设立零钱兑换点,专门为急需零钱的乘客或路人提供兑换服务。短短的一个上午就兑换出数百元,缓解了乘客找零难的问题,给群众带来了方便。此外,他们还向路人分发了自制 |
》
子午胎橡胶材料列为“863”主课题
|
2005-06-28 |
(来源媒体:中国化工报、科学时报等) 日前从青岛科技大学传来消息,由该校宗成中教授主持的国家“863”计划2005年主课题———万吨级高性能顺丁橡胶材料制备技术与轮胎应用评价项目,获得200万元经费支持,该项目将使我国顺丁橡胶的生产和应用成本降低,在性能上也将实现更新换代。 这项列为国家科技部亮点项目的高性能子午胎橡胶材料制备课题,是在原位化学共混型高性能聚丁二烯橡胶新材料的合成 |
》
另辟蹊径天地宽
|
2005-06-28 |
——解读青岛科技大学与德国帕德博恩大学合作办学模式 (媒体来源:6月25、26日中国广播网、光明日报、大众日报等) 近年来,国内的中外合作办学和国际高等教育交流呈现风起云涌之势,然而在热闹的背后,又有好多问题制约着中外合办学向更高层次发展,比如怎样在输出的同时更多地引进,从而利用国外的优质教育资源发展我们自己,而不是用自己的教育资源办国外高等教育的“预科班”;我们能不能让其他更多国家的学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