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管学院社会科学普及文化周系列讲座预告
|
2007-06-11 |
场次 主讲人 时间 讲座题目 地点 第一讲 兰淘 6月12日 ISO国际管理标准的发展与应用 E102 第二讲 李利 6月14日 技术创新与企业战略 E104 第三讲 柴丽俊 6月15日 博弈论的发展与论辩 E104 第四讲 雷仲敏 6月18日 社会科学研究与人文精神塑造 E203 第五讲 王志宪 6月19日 城市人居环境建设浅谈 E203 第六讲 王兆君 6月
|
|
中国教育电视台、青岛电视台公共频道播出我校招生介绍节目预告
|
2007-06-11 |
中国教育电视台、青岛电视台综合频道播出我校招生介绍节目预告 6月12日、13日晚7:30青岛电视台公共频道(数字电视20频道);6月12日晚8点中国教育电视台(数字电视28频道),将播出我校有关招生和优势专业学科介绍的节目,敬请收看。
|
|
邵华泽书法展在青岛举行
|
2007-06-11 |
6月10日下午,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名誉主席、人民日报社原社长邵华泽个人书法展在青岛市美术馆开幕。书法展由青岛市委宣传部、青岛科技大学共同主办。 十届全国政协常委、人民日报社原社长、青岛科技大学顾问、兼职教授邵华泽;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人民日报社原总编辑、青岛科技大学客座教授范敬宜;十届全国政协委员光明日报社原总编辑、青岛科技大学传播学院院长袁志发;中共青岛市委常委、宣传部长王伟;青岛市
|
|
邵华泽书法展在青岛举行
|
2007-06-11 |
6月10日下午,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名誉主席、人民日报社原社长邵华泽个人书法展在青岛市美术馆开幕。书法展由青岛市委宣传部、青岛科技大学共同主办。 十届全国政协常委、人民日报社原社长、青岛科技大学顾问、兼职教授邵华泽;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人民日报社原总编辑、青岛科技大学客座教授范敬宜;十届全国政协委员光明日报社原总编辑、青岛科技大学传播学院院长袁志发;中共青岛市委常委、宣传部长王伟;青岛市
|
|
2007新闻传播学教育青岛论坛举行
|
2007-06-10 |
6月9日,2007新闻传播学教育论坛在青岛科技大学开幕。本次论坛由山东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中国海洋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山东师范大学传播学院、青岛科技大学传播学院联合举办,由青岛科技大学传播学院倡议并承办。 十届全国政协常委、人民日报社原社长、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邵华泽;人民日报社原总编辑、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范敬宜;十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央对外宣传办公室、国务院新闻办
|
|
2007新闻传播学教育青岛论坛举行
|
2007-06-10 |
6月9日,2007新闻传播学教育论坛在青岛科技大学开幕。本次论坛由山东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中国海洋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山东师范大学传播学院、青岛科技大学传播学院联合举办,由青岛科技大学传播学院倡议并承办。 十届全国政协常委、人民日报社原社长、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邵华泽;人民日报社原总编辑、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范敬宜;十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央对外宣传办公室、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原主
|
|
化工学院参加四方区第五届社区运动会
|
2007-06-09 |
6月8日,青岛市四方区第五届社区运动会在弘诚体育馆隆重举行。
|
|
化学院“研究生党员迎评创优责任书”签字仪式举行
|
2007-06-08 |
6月5日,化学院学生迎评工作小组与学院研究生会、各年级党支部书记、各班班长的“研究生党员迎评创优责任书”签字仪式举行。 化学院学生迎评工作小组通过实施研究生党员“四个带头维护,六个带头参加”活动来促进全体研究生的迎评促建工作。该活动的目标是作好宣传发动不留盲区,工作任务不留遗点,工作落实不留疏漏。在迎评冲刺阶段,带动研究生们尽自己最大努力,起到良好的作用,将迎评创优工作做好。“四个带头
|
|
新加坡共和理工学院代表团来校访问
|
2007-06-08 |
6月5日,新加坡共和理工学院师生30余人访问青科大,并与学校部分学院学生代表进行了交流,外国语学院领导刘强、于彦丽参加了交流会。 交流会上,国际交流与合作处张老师向访问团一行介绍了我校的建设历史和发展现状。新加坡共和理工学院马克老师也展示了共和理工学院的校园建设,学生活动,特别是介绍了该校独特的问题引导式教学方式。访问团的两位学生还讲述了自己在共和理工学院的学习生活情况。交流会一对一
|
|
新加坡共和理工学院代表团来校访问
|
2007-06-08 |
6月5日,新加坡共和理工学院师生30余人访问青科大,并与学校部分学院学生代表进行了交流,外国语学院领导刘强、于彦丽参加了交流会。 交流会上,国际交流与合作处张老师向访问团一行介绍了我校的建设历史和发展现状。新加坡共和理工学院马克老师也展示了共和理工学院的校园建设,学生活动,特别是介绍了该校独特的问题引导式教学方式。访问团的两位学生还讲述了自己在共和理工学院的学习生活情况。交流会一对一的接触,气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