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绿色低碳校园建设,既是职责所系,更是回应师生期盼的使命所在。我们将绿色低碳理念融入校园基础设施改造与日常服务,这是关乎校园可持续发展的民生工程。

暑期校园基础设施提升改造中,我们把绿色低碳理念转化为具体实践:两校区学生公寓改用新型环保涂料;楼宇翻新时,建筑垃圾破碎后用于填充路基;人行道旧砖重新利用等。绿色低碳能与工程质量、成本控制形成良性循环。
日常运行里,低碳举措悄然落地:食堂更换电磁灶具、两校区楼宇照明及路灯换 LED 光源、办公推行打印纸双面使用、教学楼办公楼人走灯灭等。以2024年为例,中水系统年节水4万余吨,节约15万余元;实验室全年回收水费40余万元、电费200余万元;暖气系统优化运行,节约68万余元等等。
推进过程中挑战也不少,推行绿色低碳措施要兼顾实用与实际,最大难题是前期投入与长期效益的平衡,如修建光伏电站初期成本高、智能节水储电设备及供水供暖管网更换投入大等。
绿色低碳校园建设需“学校主导、各部门共同实施、师生广泛参与”。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发力:
建议由学校牵头成立绿色低碳校园建设委员会,统筹多部门资源,将低碳教育融入校园文化,通过文化熏陶和实践参与,让绿色低碳成为科大人的行动自觉。
推行新建建筑执行二星级以上绿色标准,既有建筑改造优先采用超低能耗技术,将绿色低碳指标纳入学校服务企业考核,建立动态评价机制。
争取省级节能专项补贴,探索合同能源管理模式引入社会资本,重点支持光伏、储能、自来水基础设施改造等项目。
依托我校相关学科优势,组建低碳技术研发团队,推动成果转化。与海尔、特锐德等企业共建实习基地,推进绿色创新研究,培养绿色技术管理人才。
倡导“135” 绿色出行计划,管好用好共享单车,优化通勤班车线路,推行“光盘行动”量化考核,可视化公示餐饮浪费行为等等。
绿色低碳校园建设需全校协同,后勤部门将以“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让绿色成为青岛科技大学的鲜明底色。让我们携手将绿色低碳基因融入校园血脉,为美丽中国建设贡献青科大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