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分子科学与工程学院橡胶工程教研室:橡胶品格韧中刚,教育匠心育英才

橡胶工程教研室现有专职教师24人,其中高级职称教师18人,山东省教学名师1人,全国石油和化工教育教学名师1人。
教研室承担了高分子材料与工程(14个班)、复合材料与工程(2个班)、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中韩合作办学)(2个班)、高分子材料与工程(高密校区)(4个班)等本科专业共计30门专业课的教学任务,2024年教研室人均教学工作量609学时。教研室下设的橡胶工艺学教学团队获评全国石油和化工教育优秀教学团队,山东省普通高校示范性基层教学组织。获批省部级教改及数字教材项目2项,校级教改及教材建设项目6项;通过专业认证中期考核;获批国家级、省级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3项;指导学生团队获学科竞赛奖10项;主持或在研纵向项目4项、军工项目12项,横向课题125项,到账经费1756.758万元。发表高水平论文49篇,其中1区TOP及1区6篇,2区TOP及2区21篇。
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基础化学原理教研室:凝心铸魂固基础,同心聚力育人才

基础化学原理教研室现有教职工21人,其中高级职称教师14人,山东省教学名师1人,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人,泰山学者青年专家1人。
教研室获评山东省黄大年式教师团队,省高校示范性基层教学组织,市思政工作创新奖,校三八红旗集体,教书育人楷模团队,校先进集体、校思政工作先进集体等;获全国化工类课程思政能力竞赛一等奖、二等奖,全国化工与材料类教创赛二等奖,省教创赛三等奖、青教赛优秀奖,校教学成果特等奖,校教创赛一等奖、青教赛一等奖;获省一流课程、省课程思政示范课程、省优秀教材奖;入选山东省在线开放联盟课程2门;获省教改立项7项,校教改重点项目2项;出版教材4部(含两部数字教材);指导生科赛国家三等奖2项,省二等奖1项;指导国家级大创5项,获省一等奖1项。获国家基金7项,省基金9项,发表200余篇SCI论文,授权专利59项;获教育部、省高校科技一等奖各1项。
环境与安全工程学院安全工程教研室:凝心铸魂强根基,务实创新促发展

安全工程教研室围绕学校建设“特色鲜明、走在前列”高水平大学的目标要求,打造了一支爱岗敬业、乐于奉献、团结向上的教师队伍。曾多次获评校先进集体。
教研室始终以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2017年通过中国工程教育认证,2019年获批山东省一流专业,2020年入选国家级一流专业,2022年成为山东省扶持储备建设学科,2023年获批山东省应急管理厅重点实验室和教育部虚拟教研室。在2024年博士点申报中,教研室全员协同奋战,赴40余所高校调研,与200余位专家深入交流,历经百余轮材料打磨,最终助力学校成功获批安全科学与工程博士学位授权点。近年来,教研室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3项、省基金8项,拥有泰山人才3人,横纵向到账经费3000余万元,发表SCI论文200余篇,连续主办全国化工安全研讨会12届,获国家级和省级大创项目20项,“互联网+”省奖2项。
经济与管理学院财务管理系:以一流专业建设为引领,探索实践“三全育人”新路径

财务管理系现有教职工15人,其中高级职称教师10人,山东省高端会计人才2名。
获批财务管理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山东省首批本科高校示范性基层教学组织,现有国家一流课程1门,省一流课程3门,省课程思政示范课程1门,省在线开放联盟课程3门,全国MPAcc优秀教学案例1篇,全国百篇优秀管理案例2篇;获全国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三等奖1人,山东省高校教师教学竞赛获奖2人;主持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课题1项,省研究生优质教育教学资源项目3项,校新形态教材重点项目1项。近5年获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项、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3项、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社会科学规划、软科学等研究项目10余项,发表SSCI、CSSCI期刊论文近20篇,指导学生获评国家级学科竞赛一等奖40余项。毕业生就业率常年在95%以上,深受用人单位青睐。
马克思主义学院中国近现代史教研室:以生为本,以史育人,积极探索思政教育新模式

中国近现代史教研室现有教职工16人,其中高级职称教师9人。
获批国家一流本科课程1项、省级一流本科课程2项、省级思政课“金课”2项、省级研究生课程思政示范课1项、省级精品课程1项、省级在线精品课程1项、省级思政课教学名师工作室1项。获省级教学名师1人次、省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年度人物1人次,省学校优秀思政课教师2人次,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先进个人1人次、省理论人才百人工程1人次、省教学成果奖1项。获第三届省学校思政课教学比赛特等奖1项、高校思政课教学设计优秀成果一等奖1项、省第五届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二等奖1项。获批国家社科基金2项、教育部社科规划项目4项、山东省社科规划项目6项,发表CSSCI论文30余篇,出版专著6部,获省、市厅级等社科成果奖20余项。
生物工程学院合成生物学教研室:打造“三全育人”先锋阵地

合成生物学教研室坚守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构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模式,通过多维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三观。
2024年教研室成绩斐然,在教学上发表论文3篇,获校级本科教改项目、研究生教改及课程思政项目,并获校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省级优秀硕士论文1篇;在科研工作中获山东省科技二等奖1项、山东省海洋创新二等奖(第二单位)1项,获国家自科基金1项、省基金2项,签订产学研协议3项,横向经费450万元;学科建设上,成功获批山东省合成生物学产业学院和青岛市工程技术中心,科研团队在十三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青岛赛区)创新挑战赛中脱颖而出,斩获唯一的“优胜挑战者金奖”,并与企业成功签约,成为学校产学研合作的典范;大力提高学生培养质量,指导学生获国家级学科竞赛奖4项、省级6项,获国家、省、校级大创项目3项,所带班级获评优秀集体,1人获省“青创齐鲁”银奖。教研室集体以卓越业绩展现了新时代教育先锋的担当。
数据科学学院大数据教研室:数聚星河 智创未来

大数据教研室现有教职工13人,是一支充满朝气与活力的教师团队。
在教学工作中,大数据教研室牵头申报并成功获批山东省空天大数据未来技术学院,教研室成员表现卓越,于校青年教师教学比赛中斩获二等奖、三等奖,成功获批1项校级教学改革项目,开发了2门校企合作课程,为学校教学改革与发展贡献了重要力量。在科研工作中,大数据教研室更是成果丰硕,近三年荣获泰山产业领军人才称号1项,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6项以及开放课题项目6项,在国内外高水平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申请发明专利十余项,充分彰显了其科研团队的雄厚实力与卓越水平。在学生指导工作中,教研室教师全身心投入,近两年积极指导学生参与各类学科竞赛40余次,助力学生斩获多项国家级、省级奖项,为学生未来的职业发展和学术成长奠定了坚实基础。
自动化学院山东省深空自主着陆技术重点实验室:深耕深空自主着陆技术

山东省深空自主着陆技术重点实验室自2022年12月获批建设以来,便以服务国家深空探测战略需求为导向,在科研攻关、成果转化与人才培养领域快速突破,成为学校科研创新的标杆团队。
科研上,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叶企孙联合基金课题、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子课题等多项国家级项目,承担军工横向项目20余项,累计到款超1000万元。荣誉方面,获国防技术发明二等奖、山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各1项,斩获中国创新创业大赛颠覆性技术创新大赛总决赛最高奖项(优胜奖,全票通过),参与的 “小天体探测与开发的智能柔性附着技术” 入选2024年宇航领域十大科学问题和技术难题。育人与团队建设上,邵巍教授指导的硕士生入选全国仅10位的第二届 “中国宇航学会高水平硕士学位论文激励计划”,依托的 “深空探测自主导航与控制创新团队” 入选校首批党员先锋示范岗,成科研育人标杆。
学生工作处少数民族学生工作办公室:筑牢育人共同体,谱写民族团结新篇章

少数民族学生工作办公室,在学校党委的正确领导下,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意识主线,打造“青科怀里·石榴花开”少数民族工作品牌,促进全校师生交往交流交融。
思想政治教育品牌化。强化爱国主义教育和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活动80余场次;“五融”浇灌石榴花”工作案例,被《先锋月报》7月月报【基层在行动】刊载;相关经验和做法曾被省教育厅学校统战工作动态、青岛电视台等推广报道。日常管理服务常态化。精心谋划、尽心指导、爱心帮扶、暖心陪伴,扎实开展365名少数民族学生的帮扶引导工作,寒暑假期间,跨越4600公里开展家访;2024年有300余人次获省政府励志奖学金等各级各类奖学金。预科班教育管理科学化。在省内高校率先创新实施预科班“双班—双导”制教育管理新模式,对两校区预科学生开展针对性的教育引导和帮扶工作。
后勤管理处崂山饮食服务中心:以师生为本,抓牢食品安全,积极推进高质量学校餐饮服务保障体系建设

崂山饮食服务中心负责校区六个餐厅日常运营监管,中心管理人员19人,六个餐厅营业面积22000多平方米,餐饮从业人员达400多人,承担校区近2万师生一日三餐服务保障任务。
崂山饮食中心始终将保障食品安全作为开展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坚持“预防为主、全程管控”工作方针,构建饮食安全“五级”监管体系,全力保障师生舌尖上的安全。密切关注师生校园餐饮服务需求,在做好基本餐饮保障基础上,不断丰富饭菜花色品种,进一步完善餐饮服务功能,构建校园餐饮“四级”服务格局,为师生提供差异化、特色化、品质化校园餐饮服务。2024年暑期,崂山饮食中心认真落实推进南苑餐厅三楼基础设施改造提升重任,就餐环境大大提升,赢得了全校师生广泛赞誉。通过组织开展“饮食文化节”等主题活动,积极营造以食堂为阵地,以饭菜为元素的浓厚育人氛围,师生校园生活的幸福感、获得感和满意度进一步提升。学校饮食工作多次荣获“山东省高校伙食管理先进单位”“校级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