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军委:破技术壁垒解产业难题

丁军委,化工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丁军委教授二十年如一日扎根科研工作一线,完成了多项芳香族化学品绿色生产新工艺的开发,先后荣获山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二等奖各一项,山东省青年科技奖一项,授权国家发明专利19项,主持完成各类产业化项目及省部级基金项目30余项,总到位科研经费超过4000万元,其中立项经费千万级项目2项,百万级项目10项。其主持研发的苯二胺及间苯二酚生产新工艺系列项目和橡胶抗氧剂关键中间体(RT培司)以及抗氧剂6PPD、IPPD系列工业化项目解决了现有生产工艺多项“卡脖子”技术难题,突破了国外专利的封锁,形成了完备的自主知识产权,所开发的技术处于国内先进水平,产品质量处于同行业一流水平。多年来,丁军委教授一直秉承“认真做事、踏实做人”的工作态度,在科研攻关和产业化应用的道路上坚守前行,真正实现了科研成果的落地生根、开花结果,为企业创造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和社会价值,更为推动化工产业新旧动能转换做出了重要贡献。
赵健:深耕教育沃土 勇攀科研高峰

赵健,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山东省泰山学者青年专家,山东省高校青创团队带头人,青岛市青年科技奖获得者。
赵健教授主持了包括国家基金面上项目、青年项目在内的科研项目10项;在J. Am. Chem. Soc.、Angew. Chem. Int. Ed.及Adv. Energy Mater.等国内外学术期刊上发表SCI论文30余篇;授权国家发明专利8项;荣获包括山东省自然科学二等奖、青岛自然科学一等奖在内的奖励12项;指导学生荣获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2024)国家级金奖,实现了学校国赛金奖零的突破,创造了学校历史最好成绩!指导研究生多次荣获优秀硕士学位论文;荣获青岛科技大学“十大杰出青年”、青岛科技大学优秀共产党员、青岛科技大学先进工作者等荣誉称号。
吕浩:格物致理 躬耕不辍

吕浩,数理学院物理系党支部书记、副主任,副教授,中共党员。
吕浩副教授扎根教书育人一线,主持教研项目7项、课程思政示范课1项、发表教学研究论文11篇,荣获山东省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一等奖、山东省光学工程学会教学成果一等奖等各类教学奖励11项,获评“校教学名师”“校课程思政教学名师”。筑牢红色根基,打造“课堂三分钟”育人品牌,创建“双带头人”党支部书记工作室,获评“校优秀共产党员”“校优秀党务工作者”“校十大杰出青年”等荣誉称号。厚植科研育人,主持参与科研项目10余项,发表SCI论文30余篇,指导研究生获评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国家奖学金,课题组对本科生开放,指导学生学科竞赛获奖30多人次,2个团队入选省级以上大创项目。
牛甜甜:坚守教务初心 铸就管理匠心

牛甜甜,现任教务科科长兼考试中心主任,中共党员。
她在2013年毕业留校,先后历经教务科(考试中心)、学籍管理科、实验实践科等多岗位锻炼。爱岗敬业、坚守教务初心、铸就管理匠心,获山东省高等教育学籍学历管理工作先进个人、青岛科技大学先进工作者、青岛科技大学先进女职工、青岛科技大学优秀工会干部和积极分子等荣誉称号。2022年所在部门荣获山东省高等教育学籍学历管理工作先进集体。作为骨干成员,助力推进教务管理数字化转型,构建主辅修、微专业一体化智慧管理体系,同时积极推进移动端应用开发,推行一站式服务,实现教务业务掌上办随时办,让师生享受指尖教务的便捷服务。她用专业与热忱守护着学校教学运行的生命线。
吴占超:春风化雨育桃李,润物无声洒春晖

吴占超,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共党员,教育部教育教学评估专家,基础化学原理教研室主任。
吴占超教授主要从事稀土发光材料的设计开发与应用研究。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等6项;获山东省高等学校科学技术奖等3项;发表SCI论文90篇;授权国家发明专利6件;出版学术专著2部;主编教材4部(含2部数字教材)。主讲《基础化学原理》等本科生课程和《固体材料现代研究方法》研究生课程,教学工作量年均达900学时。2017,2021,2022,2024年青岛科技大学先进工作者,2017,2021,2022,2023,2024年青岛科技大学年度考核优秀,2012,2020,2023年青岛科技大学优秀班主任,2010年青岛科技大学学科建设先进个人(全校10人)。所指导研究生和本科生多人获各级奖学金、优秀论文、优秀毕业生等。担任《稀土学报》《发光学报》青年编委。
刘洋:立德铸魂 开创教研新局

刘洋,自动化与电子工程学院教授,中共党员,博士生导师,泰山学者青年专家、山东省优青、山东省高等学校“青创人才引育计划”团队负责人。
刘洋教授主要从事复杂系统自适应与学习控制方向的研究。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省部级项目7项。发表高水平论文74篇,其中第一/通讯作者论文40篇、IEEE汇刊论文25篇、高被引论文5篇。2024年获ICNC国际会议最佳论文奖,2025年指导的研究生获ICMIC国际会议最佳学生论文奖;2021年获评泰山学者青年专家;2023年获山东省优青项目资助。上述成果支持了控制科学与工程博士点建设。担任IPIC、ISEAE、DDCLS和ICMIC等国际会议大会主席、组织委员会主席和邀请组主席;《信息与控制》青年编委。所指导研究生和本科生多人获奖学金、优秀论文、优秀毕业生等。
蓝岩真:守正创新,对话育人

蓝岩真,中德科技学院副教授,教学督导组长,“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工作室负责人,山东省与德语区国家交流合作研究中心主要联系人,兼任剑桥大学研究生学术代表、对话教育研究员、《剑桥教育研究》《剑桥教师教育研究》编审。
蓝岩真副教授荣获“优秀党务工作者”“优秀党员”“课程思政教学名师”“四有好老师”等称号。她聚焦多语种教学改革与教师专业发展,主持多项国际级、省部级以上课题,在SSCI一区期刊、中科院顶级期刊、剑桥教育国际峰会等发表一系列高水平学术论文,获山东省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一等奖、山东省高校教学创新大赛一等奖等国内外教科研奖励、荣誉称号二十余项。她积极参与国际学术交流,主持剑桥中国教育论坛,受邀参加第五届全球教师教育峰会,展现中国青年教师的专业实力与国际影响力。
蔡丽娟:匠心育桃李 奋进谱华章

蔡丽娟,传媒学院影视动画系专业教师,硕士生导师,台湾中国文化大学访问学者。
蔡丽娟老师的研究方向为数字媒体艺术、影视动画及电影美学。教学过程中,她精心设计,多门课程获校级、省级课程立项。在课堂上开展启发式教学,让课堂充满活力,学生评教满意度极高。科研领域,积极进取,主持多项纵向、横向课题,服务地方,利用数字化技术传承非遗文化,传播红色文化,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注重教学实践,成绩斐然:2021 - 2024年指导学生参赛,获省赛及国赛奖项100多个,大创项目获国家级立项,研究生团队3次获得研究生创新成果奖;2022-2024年她连续3年位列学校“学科竞赛高绩点业绩排名”前三十。关爱学生,育心铸魂,连续两年获评“优秀班主任”。未来,她将继续以初心育人,助力学生成长。
赵成刚:坚守育人初心 站好三尺讲台

赵成刚,中共党员,高密校区创新方法与设计教研室主任、教学督导,学校课程思政教学名师、第十八届十大杰出青年、山东省计算机学会机器人专委会委员,Google公司奖教金获得者,华为公司认证讲师,华为公司布道师,华为公司开发者专家。
赵成刚老师主持省部级教改项目15项、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1门,获评学校实验改革成果一等奖和学校教学成果二等奖,主编教材5部,指导学生学科竞赛获省部级奖25项。获评青岛市二十大精神教学设计比赛特等奖、山东省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产教融合二等奖、全国混合式教学设计创新大赛一等奖和产教融合专项奖。在教书育人的岗位上尽职尽责,在传道授业的道路中兢兢业业,用知识和智慧为学生点亮前行的道路。
杨皎平:躬耕教坛育桃李 科研教学双争先

杨皎平,中共党员,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学术委员会主任,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国区域经济学会理事、中国人力资源开发学会理事,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匿名评审专家、国家社科基金项目鉴定专家、教育部学位论文评价中心专家,辽宁省高校创新人才、澳柯玛集团高级顾问,管理学报、中国人力资源开发等期刊匿名审稿人。
杨皎平教授深耕教育科研一线,主持国家级科研项目3项,省级教改项目2项,讲授不同课程10余门,并深受学生喜欢。他指导学生获多项省级以上竞赛等奖项,助力多名学子考取博士。他严慈相济,获评“优秀班主任”等荣誉。作为学科专业负责人,他创新人才培养方案,践行五育并举理念,彰显了新时代教育先锋的使命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