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4
28在能源革命浪潮席卷全球的今天,钠离子电池凭借资源丰沛、成本低廉及高功率的特性,正成为突破新能源储能瓶颈、驱动电动车革新、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战略支点,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创新机遇。本期“名家讲堂”特别邀请中国科学院院士、电化学领域的权威专家李景虹院士莅临,并带来主题为“高功率钠离子电池”的学术报告,以前沿视角剖析钠离子电池创新路径。一、报告时间:4月29日13:30-15:00二、报告地点:四方校区尚舜报告厅三、...
2025/04
23在新材料技术迭代加速的时代,高分子材料作为支撑高端制造、生物医药、绿色能源等领域的核心基石,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创新机遇。第三期“名家讲堂”特邀美国工程院院士程正迪莅临,以“跳出思维定式:高分子科学与工程的挑战与机遇”来解码科研创新路径。一、报告时间:4月28日9:30-11:30二、报告地点:四方校区尚舜报告厅三、报告题目:跳出思维定式:高分子科学与工程的挑战与机遇四、专家简介:程正迪,美国工程院院士,高分子...
2025/04
11近日,化工学院吴明铂教授团队与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化学化工学院吴文婷教授团队合作,在国际化学领域顶级期刊《Angewandte Chemie International Edition》发表了题为"A Novel Tandem Reaction System for High-Concentration Acetic Acid Production from Methane and Oxygen"的研究论文。该期刊是化学领域的国际顶尖期刊,影响因子16.1,在中科院分区中位列化学综合类一区TOP期刊。甲烷作为天然气的主要成分,其选择性氧化...
2025/04
11锂硫电池理论比容量和能量密度分别可达1675 mAh g-1和2600 Wh kg-1,且活性物质硫资源丰富、价格低廉,能够有效满足未来高性能储能系统对能量密度和成本的双重需求。但是由于活性物质硫以及放电产物较差的导电性、可溶性LiPSs的穿梭效应、放电过程中体积膨胀问题,导致硫的利用率低、硫阴极氧化还原动力学缓慢以及容量衰减快。近日,吕清良和王磊教授团队针对目前锂硫电池所面临的问题,构建了一系列高导电性、强吸附能力和高效...
2025/04
10为拓展师生学科视野,促进学科交叉融合,提升学科发展思路、找准学科发展方向,提升学校学科声誉和社会影响力,青岛科技大学首期“名家讲堂”活动将于4月11日上午9点举行,中国工程院院士柴天佑作为首期开讲嘉宾作主题报告,请广大师生积极参加。一、报告会时间2025年4月11日(周五)09:00-10:30二、报告会地点崂山校区第二报告厅三、报告题目《基于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工业智能系统》四、专家简介柴天佑,中国工程院院士,控制理...
2025/04
07利用可再生电能将废弃资源高效升级转化为高附加值化学品是减少碳排放、缓解化石能源危机和改善环境问题的有效方法。基于上述能源背景,化工学院研究生韦雪雯在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期刊(中科院一区Top,影响因子13.3)发表题为“Engineeringp-dorbital hybridization in PdSb bimetallene for energy-saving H2production parallel upgrade plastic waste”的研究论文,王帅副教授为通讯作者。图1. PdSb bimetallene的...
2025/04
03近日,化学院罗细亮/焦明霞/张沛森团队与中科院化学所荆莉红联合发表了关于纳米材料引领脑出血精准诊疗的综述论文,该成果以“Nanomaterial Technologies for Precision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Brain Hemorrhage”为题发表于国际著名期刊《Biomaterials》(中科院一区TOP期刊,影响因子12.8)上。脑出血作为致死致残率极高的颅内急症,其病因复杂多样,涵盖创伤性脑损伤、慢性高血压、脑血管畸形、动脉瘤破裂、脑淀粉样血...
2025/04
01水系锌金属电池因其低成本、高安全性和环保特性,被认为是未来储能领域的重要解决方案。然而,锌负极的热力学不稳定性限制了其长期循环性能和实际应用,主要表现为锌枝晶的生长、严重的析氢反应、腐蚀反应等。研究表明,界面修饰是提升锌负极电化学稳定性的有效手段之一。合理的界面化学与结构设计是突破锌负极电化学性能瓶颈的关键。近日,化工学院朱晓东、木天胜团队利用原子层沉积(ALD)和分子层沉积(MLD)技术成功开发了...
2025/04
01自2009年钙钛矿材料首次应用于太阳能电池(初始效率3.8%)以来,经认证的PSCs效率已突破26.95%,性能比肩商用晶硅太阳能电池。这一快速发展得益于材料工程(如结晶调控、组分优化、缺陷钝化等)与器件结构(如界面层设计、异质结构建等)的创新。基于肖克利-奎伊瑟(S-Q)极限理论,钙钛矿材料的带隙决定其理论最大效率。相较于带隙1.4-1.6电子伏特的纯Pb基钙钛矿,通过调节Sn/Pb比例获得的Sn-Pb混合钙钛矿带隙可窄至1.2-1.3电...
2025/03
28近日,数据科学学院杜军威教授团队在知识工程领域取得了新进展。其研究成果以“Intent Propagation Contrastive CollaborativeFiltering”为题发表在IEEE Transactions on Knowledge and Data Engineering(TKDE)。TKDE是IEEE旗下专注知识发现和数据挖掘的顶级期刊,入选中国计算机学会(CCF)推荐的A类国际期刊和中科院一区TOP期刊。协同过滤中使用的解耦技术能够揭示节点间的交互意图,从而提升节点表征的可解释性并增强推荐性...
2025/03
26败血症作为全球公共卫生重大挑战,其早期精准诊断面临两大技术瓶颈:在临床血液样本中,人体细胞占比高达99%以上,而致病菌浓度低至1-100 CFU/mL,导致靶标提取困难;与此同时,传统技术需先裂解血细胞,导致大量宿主DNA干扰目标信号。近日,生物工程学院马翠萍团队创新性提出"选择性裂解-精准捕获"技术路线,通过溶菌酶与卡那霉素修饰磁珠(Kan@MNPs)的协同作用,成功实现"沙中淘金"式的高效DNA提取。研究团队采用溶菌酶定向...
2025/03
26有机光电化学晶体管(OPECT)生物传感分析作为一种光电生物技术,在生物传感的高性能检测方面已显示出相当大的潜力。高门控效应一直是提高OPECT性能的追求,但其固有的沟道材料和不变结构限制了其进一步发展。基于以上问题,青岛科技大学化学院周宏教授团队在国际期刊《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中科院一区TOP,IF = 18.5)发表了题为 “Dual Functional Z-scheme Heterojunction Covalent Organic Frameworks for Bip...
2025/03
24近日,环境与安全工程学院李少香教授团队在智能医用材料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其研究成果《Core-Shell Structure-Based Smart Hydrogel Wound Dressing with Endogenous and Exogenous Dual Adhesion Dynamic Response to Promote Wound Healing》在国际材料科学顶级期刊《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IF=18.5,中科院1区Top)发表。该研究设计了一种具有内源性和外源性双重动态黏附响应的智能水凝胶伤口敷料,为伤口护理...
2025/03
23作为广泛应用的化工产品之一,氨(NH3)在生物、化学、医药等领域被用作氮源,用于合成纤维、肥料、染料和炸药等。目前,氨的工业生产仍依赖于传统的哈伯-博世法。然而,该工艺的反应条件极为苛刻,存在能源浪费和环境不友好等问题。电催化氮还原反应(NRR)是一种在环境条件下绿色合成氨的潜在策略。它可以在室温和常压下打破N≡N的高反应能垒,并利用自然界中的清洁可再生资源替代H2等原料,从而节约能源。然而,由于N≡N的高键能...
2025/03
21主题:弘扬教育家精神,做好大学生人生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主讲:曲建武,大连海事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时间:2025年3月25日(周二)14:30-16:30地点:崂山校区第二报告厅参会人员:全体专兼职辅导员、思政课教师、“青马工程”学员主讲人简介:曲建武,1957年7月出生,大连海事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曾担任辽宁师范大...
山东省青岛市松岭路99号
山东省青岛市郑州路53号
山东省青岛市西海岸新区小清河路6号
山东省高密市杏坛西街1号
山东省济南市文化东路80号
山东省淄博市周村区联通路(西段)5188号
鲁ICP备05001948号-1 鲁公网安备 37021202000007号
©2023 青岛科技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