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橡胶”是学校的立校根基和传统优势,而作为从事橡胶研究的科研人员,我深感责任与压力,对高分子学科充满期待。

筑牢学科特色优势,升级“橡胶黄埔”内核。高分子人要坚持传承“吃苦耐劳、坚韧不拔,朴实无华、甘于奉献”的橡胶品格,不仅需要持续加强传统优势,如加强传统优势特色研究方向的持续发展,保持全国橡胶工程领域70%高级人才的培养优势,加强橡胶加工的理论与实践培训,推动绿色轮胎等“卡脖子”技术攻关等;进一步构建学科发展新生态,建立“传统-新兴-前沿”三级体系,开拓交叉前沿方向,如设立“高分子智能设计与制造”交叉学科,重点发展橡胶智能响应材料、人工智能用橡胶材料等;完善人才梯队布局,通过设立学科种子基金,支持青年教师开展原创探索,鼓励并培养青年教师快速成长。
推动科研模式转型,破解产业共性难题。立足学校科技成果转化优势,不仅要坚持传统的成果转化激励政策,更需要强化有组织科研、有组织攻关;青科大联合软控股份、赛轮集团共建省级重点实验室,搭建了“基础研究-中试-产业化”的全链条设备,为高分子学科的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研究平台。针对学科难题,建议打破学院边界,制定相应管理政策,积极鼓励组建跨学院的项目队伍,实施强有力的科研联合攻关,破解产业共性难题,产出创新成果。
深化人才评价改革,激活创新动能。强化成果转化,建议破除“唯论文”倾向,构建分类评价体系。建议实施教师岗位三类评价:基础研究类重点考察原创突破,应用研发类重点考察技术攻关,成果转化类重点考察市场价值,相应制定教师“评价-成长-晋升”通道,鼓励教师发挥个人特长;对重大攻关团队设置3-5年免考核期,建立科研容错机制。
高分子学科的跃迁之路,需以“橡胶品格”为魂,以有组织科研为形,以成果转化为尺,将学科高峰建设融入服务国家橡胶工业自立自强的使命,为打造“中国橡胶工业的黄埔”升级版注入新质生产力!